【学人档案·吕品田】孙嘉|吕品田的学术研究道路

2023-08-20 01:36:16来源:个人图书馆-顺其自然h

“重振手工、激活民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自2004年开始,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吕品田在非遗保护领域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并参与策划了数次我国早期的非遗大展。我国最初十年的非遗保护工作侧重制定政策法规和保护规划、普查非遗资源和存续现状、建设体制机制和名录体系、进行保护理论研究和保护理念宣传等。吕品田及其所在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率先投入了相关工作实践中。〔13〕从2006年起,中国艺术研究院连年策划、组织、实施了各种大型展览、展演和培训活动,如2006年首次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便曾一度引发轰动,也让“非遗”这一概念为社会大众所熟悉,并被评选为年度十大流行词之一。这场展览不仅用文字、图片、音像、实物等形式综合呈现了中国非遗风貌及保护工作的成果,还邀请传承人进行现场演示。这种综合展陈、展演方式在日后逐渐发展成为非遗展览的常规方式。2021年,吕品田的《重振手工 激活民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集》出版。该书整理了吕品田有关非遗保护、民间美术、工艺美术等方面的研究,用包括文章、访谈和工作实践文本等三编内容,集中呈现了其三十余年研究工作的结晶。从中也可看到吕品田非遗研究核心观点和特点。吕品田明确了非遗与手工艺、民间美术的关系:非遗的历史产生以手工生产方式为现实基础;民间美术是非遗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民俗是民间美术的内在动力,非遗因此以传统民俗为生态环境。在探讨非遗这个大概念、大问题时,吕品田以手工艺、民间美术作为抓手,明确了此二者紧扣新时代非遗保护国家实践的需要,对它们在非遗领域的功能作用进行了合理定位。而这些观点的生成,皆基于吕品田在手工艺和民间美术领域多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首先,手工生产方式作为非遗的现实基础,是因为以造就差异性为技术本质的手工生产方式与非遗对于维护文化差异性的要求吻合。手工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工具在手”和“工力在身”,前者指工具由劳作个体直接掌握,后者指动力由劳作个体直接支配。也就是说,生产力诸要素统一于劳作者的生命本体和生命活动。技术本非中立性的,劳作方式体现着价值取向并具有人文性质,其依存并取决于劳作者的生命活动,其技术本体顺应劳作主体的生命节律而呈现活态流变特性,这也是文化差异性的本源。因此,手工生产方式可以为非遗保护的关键之处——维护文化差异性——提供现实的生存基础和根本的生态保障。由此,吕品田提出了中国非遗保护“重振手工”的基本策略。

其次,吕品田梳理并建构起民间美术、民俗事项与非遗之间的动态逻辑。民俗以民间美术为载体表达了老百姓的集体意愿、生活逻辑,也构成了非遗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这样一条逻辑理路的确立,使当下的、现实的非遗保护工作以漫长历史发展中的广大民众在社会生活中传承有序的生活模式为基础,使非遗保护工作能够更进一步地去考察非遗表现形式赖以生发存续的人文生态环境,能够透过物质、技艺、现象,观照文化传统在历史进程中不断赓续的社会机制。着眼于对文化表现形式之下的核心机制及原动力的考察,揭示了对民间造型艺术起决定作用的“非物质文化”因素。并且,这样的研究思路对于民间美术的发展也大有助益。在非遗保护的语境中观照民间美术与民俗事项,对后两者具有保护和传承、文化认同和自我价值、社会交流和对话、可持续发展以及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等方面的帮助。此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确立了一种文化差异条件下的文化共享的公共机制,通过非遗代表作名录使各个民族的特定文化产物作为代表性名作,成为国际社会共享的文化遗产。当全人类能够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相互欣赏、共享的格局时,也推动了中国民间美术、民俗事项在一个更当代的、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中不断生发新的语义并展示自身。由此,吕品田提出了中国非遗保护“激活民俗”的基本策略。

结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吕品田选择了一条道路,逐渐发现了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一些值得相信的道理、规律,便一直坚定地走在这条道路上。许多年过去,他不曾改弦易辙,也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不断深化着相关的思考和探索,也以开放的心态和求知的热情与时俱进地关注和应对当代社会中不断涌现的复杂问题。作为一位教育者,他以旺盛的学术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着晚辈后学。他常常教导学生,当基于扎实的研究工作得出判断后,不要闪烁其词,不要惧怕提出观点,尽管鲜明的观点常常会遇到阻力,但作为学术研究者,应该有这份勇气。他也一直耐心地帮助学生们找到那份判断,并呵护着这些暂时还不成熟或稍显稚嫩、纤柔的观点。

如果我们将学术研究看作是某种特殊的文学表达,希冀透过文字去捕捉一个学者的形象和内心。那么,透过吕品田逻辑的、思辨的、审慎的话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真诚、细腻、热情;在那些高屋建瓴的宏观思索和建构中,也始终存有细微之处的现实关怀;那些稍有不慎便会走向艰深抽象的符号化的哲思,因其干净晓畅的文字而恍如挚友般的真切叙说。吕品田的理论思考和文字表达都是有温度的,这也是为什么每次阅读他,在学术层面的认识之余,总有一种感动和欣喜在其中。

注释:

〔1〕缑梦媛《学葆真乐 艺畅文心——吕品田治学从艺谈》,《美术观察》2017年第1期。


(资料图片)

〔2〕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3〕同上,“修订版自序”,第4—6页。

〔4〕孟繁玮、缑梦媛《专访吕品田:时代变革中的价值洞察与实践把握》,《美术观察》2018年第12期。

〔5〕同上。

〔6〕吕品田《动手有功——文化哲学视野中的手工劳动》,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

〔7〕同上,“自序”,第5—6页。

〔8〕缑梦媛《吕品田,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学者》,《中华英才》2016年第22期。

〔9〕吕品田《中国美术发展战略研究》,《美术观察》2008年第10期。

〔10〕吕品田《建树中国美术观——关于“中国美术观”讨论的问题意识和目的意识》(连载一),《美术观察》2010年第1期。

〔11〕吕品田《以天下为取——关于“中国画”的名实之辩》,《美术观察》2019年第5期。

〔12〕同上。

〔13〕同〔4〕。

吕品田著述目录:

1.《中国民间美术观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6月版,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修订版。

2.《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游艺编·玩具卷》,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3.《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游艺编·社火卷》,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4.《现代构形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5.《新生代艺术:漫游的存在》,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版。

6.《必要的张力》,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7.《传统手工艺》,黄山书社2012年6月版,黄山书社2016年1月再版。

8.《动手有功——文化哲学视野中的手工劳动》,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

9.《守望理想——中国当代艺术思想与实践批评》,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年3月版。

10.《重振手工 激活民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年版。

孙嘉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3年第8期)

标签:

今日热门
More
生意
返回顶部